位置: 首页 > 八字辞典

《说文解字》之第一练习题及答案

《说文解字》之第一练习题及答案

第一章《说文解字》第一 练习题及答案

一.填空。

1.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,(朝代)末期有了(人名)造字的传说。

2.秦始皇统一了文字;成了国书。

3.到了_____(朝代),考试史、尚书史等官儿,都只凭识字的程度;识字教育更注重了。

4.始皇为了统一文字,让_____(人名)作了《仓颉篇》七章,赵高作了《爰历篇》六章,胡母敬作了《博学篇》七章。

5.《》所收的都是名姓、器物、官名等日常用字,没有说解。这些一面供教授学童用,一面供民众检阅用,所收约三千三百字,是通俗的字书。

6.(朝代)和帝时,(人名)作了一部《》。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。这部书有九千字。而且之外,兼收籀文“古文”。

7.《》书中每字都有说解,用晚周人作的《》,(人名)的《方言》,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。

8.笔出现于_____代,却只用削成。

9.“六书”,即“”“指事”“_____”“”“转注”“”。其中字最多。

10.我们现在所用的字,本义的少,引伸义的多,一字多义,这源于字。

11.晋以来通行了,这才将同一字分读几个音,让意义分得开些。

12.象形字本于。后世用四声分别,古代却用偏旁分别,这便是形声字。

13.、、形声字,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。

14.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。演变的主因是_____,演变的方向是_____。

15.最古的文字应该是_____,又称为,是盘庚以后的代文字。

【答案】

1.战国 仓颉 2. 小篆3. 汉代 4.李斯5.《急就篇》6.东汉 许慎 《说文解字》 小篆

7.《说文解字》 《尔雅》,扬雄 8.商 竹木9. 象形 会意 形声 假借 形声10.假借

11.四声 12.图画13.象形字、假借字14.应用 简易15.甲骨文 卜辞 商

二、选择

16.下列说法中和《说文解字》不符的一项是( )。

A.文字不断在演变着,说是一人独创,是不可能的。

B.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,字体因世、因国而不同,官书虽是系统相承,民间书却极为庞杂。

C.相传最古的字书是《史籀篇》。

D.《说文解字》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,并非只供通俗之用,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体相同的。

17.下列说法中和《说文解字》不符的一项是( )。

A.《说文解字》是文字学的古典,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。

B.《说文解字》只有秦篆和一些晚周民间书,再古的可以说是没有的。

C.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,只有“契”,还有“书”和“印”。

D.“印”是在模子上刻字,印在陶器或封泥上。

【答案】

16.D 解析:《说文解字》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,并非只供通俗之用,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。故选D.

17.C 解析: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,除了有“契”和“铸”,还有“书”和“印”。故选C。

三、综合探究

18.根据要求,完成下列探究任务。

汉字的构造可以简括为“六书”,其中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,一般认为是造字法。名号虽异,实质相同:汉字表意,以象形为基础。

(1)请在下面空格处写出与图片对应的象形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之第一练习题及答案

(2)请仿照示例,解释会意字“杳”的本义。

【示例】杲:从日,从木。日在木上,表示天已大亮。本义:明亮的样子。

杳:__

【答案】(1) 水 羊

(2)从“木”,从“日”,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,天色已昏暗。本义:昏暗。

【解析】

(1)本题考查辨析象形字。

根据示例所给的字,可以归纳,象形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,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。根据①的形状可知,这字的形状像流动的水,所以此字为“水”。②根据前面示例的牛字的图形,可以猜测,此字的最上面像“羊”的两个弯曲的羊角,故此字为“羊”。

(2)本题考查根据字形推知字义。

根据示例中的解释,“杲”,“日”在“木”上是天亮,可以猜测“日”在“木”下,应该就是天黑了,所以“杳”的本义,应该是昏暗的意思。根据示例填写即可。

19.【说文解字】为进一步了解汉字文化,你和小福进行了探究,请将表格补充完整。

《说文解字》之第一练习题及答案

【答案】

①一只手握着笔,上面加竹字头,表示笔杆由竹子制成。

②画

【详解】本题考查汉字的探究。

分析“筆”字的结构,上面是“⺮”,下面是“聿”。根据“聿”是“一只手握着笔的样子”的解说,可解释“筆”字为:一只手握着笔,上面加竹字头,表示笔杆由竹子制成。

“畫”字,上面为“聿”,一只手握着笔;下面为“田”和“一”,表示田地的边界。可知“畫”字义谓一只手握着笔,标出田地界限,即画线,可此可推测“畫”字读音,简体字写作“画”。

20.阅读下面文字,回答问题。

横竖撇捺,勾连交错间,记忆了历史,传承了文明。汉字,一个个奇妙的组合,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。

文字,是文明时代的标志。从甲骨文、金文、小篆到隶书行楷,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,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。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,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,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。

识字,更思“知”字,我市某中学将开展以“探秘汉字”为主题的学习活动。你也来一试身手吧!

(1)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,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,并根据图片字形推知其本义。

《说文解字》之第一练习题及答案

这个字的本义是:

(2)汉字之美,美在字形,更美在表意,我们可以根据汉字字源理解字意。请你辨“即”字,完成下面表格。

《说文解字》之第一练习题及答案

【答案】

(1)书写:采。本义:上象手,下象树木及其果实。表示以手在树,上采摘果实和叶子。意思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。

(2)陶渊明 桃花源记 接近、靠近

【分析】

(1)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演变的理解与掌握。汉字的演变过程如下:甲骨文→金文→小篆→隶书→楷书,后又发展出了行书和草书。观察题目中给出的三种字体可知,上半部分是一个手,下半部分是一个木。它表达的意思是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或是叶子。这也是这个字的本义。所以这应是一个“采”字,然后规范书写到田字格中即可。

(2)本题考查汉字的理解和探究。根据积累可知,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”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,句意是: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。“可望而不可即”指可以望到但无法接近。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。“即”意思是“接近、靠近”。

21.请你根据《说文解字》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,完成下面各题。

一是“象形”,象物形的大概。二是“指事”,用抽象的符号,指示那无形的事类。三是“会意”。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,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。四是“形声”,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,但一个字是形,一个字是声;形是意符,声是音标。五是“转注”,就是互训。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,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,可以互相解释的,便是转注字,也可以叫作同义字。六是“假借”,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,借了别的同音的字,当作那个意义用。

(1)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( )

A.汉字“鱼”“口”“耳”“手”“田”等都是象形文字。

B.“刃”字,在“刀”形上加一点,指示刃之所在,“刃”是指事文字。

C.“人”“言”为“信”,“信”是会意文字,“江”“河”是转注文字。

D.“令”本义是发号,假借为“县令”的“令”,这是假借文字。

【答案】

(1)C 解析:“江”“河”是形声字。故选 C。

四、简答题

22.《说文解字》有什么特点?

23.秦以后的书体演变越来越实用,越来越简易,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。

【答案】

22.①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。而且小篆之外,兼收箍文“古文”。②分析偏旁,定出部首,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。③书中每字都有说解,来源于晚周人作的《尔雅》,扬雄的《方言》,以及经典的注文。

23.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,不久便又有了“隶书”。汉初还有草书,从隶书变化,更为简便。汉末“隶圆变为扁方,这是汉朝隶书的标准。魏晋之际,变为“正书”。晋代也称为“楷书”。正书本也是扁方的,到了唐代,又渐渐变长了。正书简化,便成“行书”,起于晋代。行书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,最为适用。现在通用着正书,而辅以行、草。一方面却提倡民间的“简笔字”,这是求应用便利的缘故。

第二章《周易》第二 练习题及答案

一、填空

1.讲五行的经典有《尚书洪范》,讲八卦的便是《》。

2.商民族用_____卜吉凶,然后便将卜的人、卜的日子、卜的问句等用刀刻在甲骨上,这便是。

3.周朝用辅助卜法,这可以说是一种巫术,是靠了来判断吉凶的。

4.筮法里卦,就是《_____》里的卦数。一卦有_____画,每画叫作。

5.筮法里的辞,原叫作繇辞,“繇”有“”之意。

6.繇辞有属于卦的总体的,有属于各爻的;所以后来分称为和。这种卦、爻辞也是卜筮官的占筮纪录,但和甲骨卜辞的性质。

7.那时卜筮官将这些卦、爻辞按着编辑起来的,便成了《》这部书。“易”有“”“”之意。

8.(朝代)末期,《周易》变成儒家的经典。(朝代),《周易》上升为儒家“六经”之首。

9.战国末期,儒家在家、家学说的影响之下,给《周易》的卦、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。便是所谓的《》。

10.《易传》中间较有系统的是和。彖辞断定一卦的涵义——“彖”是“断”的意思。象辞推演_____和_____的象,这个“象”字相当于现在所谓“”。这个字后来成为解释《周易》的专门名词。

11.《》解释乾坤两卦;《》发挥宇宙观、人生观众,偶然也有分别解释卦、爻的话。

12.到了汉代,又新发现了《____》、《____》、《_____》三种传。《_____》推演卦象,说明某卦的观念象征着自然界和人世间的某些事物,譬如乾卦象征着天,又象征着父之类。《序卦》说明六十四卦排列先后的道理。《_____》比较各卦意义的同异之处。

13.观象制器的故事,见于《_____》,它是最重要的一部《易传》。

【答案】

一.填空。

1.《周易》

2.甲骨卜辞。

3.筮法 数目

4.六十四 《周易》 六 一爻。

5.断定吉凶 抽出来

6.卦辞 爻辞 不一样

7. 卦、爻的顺序 《周易》 简易 变化

8.战国 汉代

9. 道 阴阳 《易传》

10. 彖辞 象辞 卦 爻 观念

11.《文言》 《系辞》

12. 《说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杂卦》 《说卦》 《杂卦》

13.《系辞》

二、选择

14.下列关于筮法和卜法的说法和《(周易)第二》不符的一项是( )。

A.周朝筮法用蓍草来占吉凶,大概是用数的方法,看是奇数还是偶数,也许这便可以断定吉凶。

B.筮法和卜法没有任何联系,卜法的里的兆象,据说有一百二十体,每一体都有十条断定吉凶的“颂”辞。

C.古代巫与卜官就是史官,《周易》的“简易”也只是对于当时的卜筮官而言。

D.筮法比卜法简便得多,但起初人们并不十分信任它。春秋时期,大概小事用筮法,大事用卜法。

15.下列说法中和《周易》不符的一项是( )。

A.八卦的创制,六十四卦的推演,巫与卜官大约是重要的角色。

B.《周易》里一卦有六画,每画叫作一爻——六爻的次序,是由下向上数的。

C.《周易》原只是当时一部切用的筮书。

D.早期的《周易》就属于儒家,战国末期,儒家对《周易》卦爻辞的新解释并非是对《周易》的解读,仅仅是加入了自己的所谓“哲学”。

14.B 解析:“筮法袭用卜法的地方不少。”筮法和卜法互通,各有异同。故选B。

15.D解析:“《周易》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,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有注意这部书。”早期,《周易》不属儒家,后由于战国末期,道家、阴阳家学说盛行,文化变迁,《周易》变成儒家的经典。故选 D。

三、阅读材料,回答问题

八卦的基础便是一、二、三的数目。整画“一”是一;断画一是二;三画叠而成卦是三。这样配出八个卦,便是乾、兑、离、震、艮、坎、巽、坤,是这些卦的名字。那整画、断画的排列《说文解字》之第一练习题及答案,也许是排列着蓍草时触悟出来的。八卦到底太简单了,后来便将这些卦重起来,两卦重作一个,按照算学里错列与组合的必然,成了六十四卦,就是《周易》里的卦数。

16.《周易》里的六十四卦是如何形成的?

答案16.八卦逐渐演变,由整画、断画形成八卦。八卦再次排列组合,成了六十四卦。

四、简答

17.为什么说《系辞》是最重要的一部《易传》?

答案17.《系辞》是最重要的一部《易传》。这传里借着八卦和卦、爻辞发挥着的融合儒、道的哲学,和观象制器的故事,都大大增加了《周易》的价值,抬高了它的地位。

五、拓展探究

18.“自强不息”出自《周易》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古人认为,天体恪守自身本性运行,刚健有力,永不停息。君子也应发挥主动性,勤勉不懈,奋发进取。这是中国人树立的自身理想,和“厚德载物”一起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品格。历史车轮滚滚向前《说文解字》之第一练习题及答案,我们时刻铭记过往,中华民族要奋发,走好新时代的伟大复兴之路;时代潮流浩浩荡荡,我们要勇追时代激流,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在时代洪流中,自强不息。

(1)活动一:请你根据划线内容,补写上联。

上联:

下联:勇追时代,青年应自强不息

(2)活动二:下列四副对联,最能体现“自强不息”精神的一项是( )

A.青山不墨千秋画,流水无弦万古琴。

B.日月两轮天地眼,诗书万卷圣贤心。

C.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

D.人无信不立,天有日方明。

19.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这句话出自《周易》。下面的活动围绕“自强不息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展开。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:

(1)下面不符合“自强不息”主题要求的是 。(只填序号)

①曲高和寡 ②孙康映雪 ③岳母刺字 ④三顾茅庐 ⑤孔融让梨 ⑥宋廉抄书

(2)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句,请写下两句:

(3)作为当代中学生,你认为“自强不息”体现在哪些方面?(不少于三点)

18.(1)铭记历史,民族要奋发复兴 (2)C

19.(1)①⑤

(2)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/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

(3)要有崇高的目标和理想;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;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;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等。

第三章《尚书》第三 同步练习及答案

一、填空

1.《尚书》是中国最古的的历史。《尚书》经历了战乱、流亡更迭,其伪作直到___(朝代)才被证实。

2.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,记事的话不多见。两周金文多以_____为主。直到_____时代,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。

3.“书”原是的意思,《尚书》据说就是“”。

4.秦始皇焚书,相传伏生私藏《尚书》,仅存篇。汉文帝时,《尚书》得以流传开来,这就是(朝代)以来的《今尚书》或《_____》。

5.汉景帝时,从孔子旧居中发掘出一些古文经传,孔子后人(人名)整理后,便是《古文尚书》。

6.汉哀帝时(人名)欲立《古文尚书》博士,引起今古文之争。

7.东汉初,曾得书《古文尚书》一卷,却百般珍重,表现了大家对《尚书》的珍视与尊崇。

8.后来、伪作《古文尚书》直到清朝才被证伪。

9.我国记言文先于文,且《尚书》称为“辞”,大概是当时的“”,如今却为古语,时代不同,人们的看法也会相应改变。

【答案】一、填空。

1.记言 清朝

2. 问句 记言 战国

3. 纪录 上古帝王的书

4. 二十九 东汉 《今文尚书》。

5. 孔安国

6. 刘歆

7.杜林

8.张霸、王肃

9.记事 雅言

二、阅读语段,回答问题。

(一)

‘’书”原是纪录的意思;大约那所谓“书”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;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,并未结集成书。成书也许是在汉人手里。那时候这些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,也更古了,更稀罕了;汉人便将它们编辑起来,改称《尚书》。“尚”,“上”也;《尚书》据说就是“上古帝王的书”。“书”上加一“尚”字,无疑的是表示着尊信的意味。

10.请说说《尚书》中内容的由来。

【答案】10.虞夏商周时代,汉人将当时留存的档案整理编辑,编成了《尚书》。

(二)

11.阅读下面《经典常谈》选段,回答问题。

《尚书》包括虞夏商周四代;大部分是号令,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,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。也有记事的八字命学常用辞典,可是照近人的说法,那记事的几篇,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,应该分别地看。那些号令多称为"誓"或"”,后人便用"誓"“"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。

(1)《尚书》有两种,一种是秦朝博士,伏生所藏的《今文尚书》,一种是鲁恭王在孔子旧宅发现的《古文尚书》。

(2)《尚书》中,除了"誓""浩",还有"命""谋"。

请你根据选段所在篇章的内容,把这四种名称准确地填入下面横线上。

一般号令叫“ ”,军事号令叫“ ”,君告臣的话多称为“ ”,臣告君的话有的称为“ ”

【答案】

11.(1)伏生 鲁恭王

(2)诺 誓 命 谟

三、简答

11.记言与记事的区别是什么?请简要概括。

12.请简要介绍《尚书》及其文章分类。

【答案】

11.所谓记言,是记事的一种特别的方式。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,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。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;虽然也须略加剪裁,但是尽可以不必多费心思。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,剪裁也难,费的心思自然要多得多。

12.《尚书》包括虞夏商周四代;大部分是号令,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,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。也有记事的;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。那些号令多称为“誓”或“诰”。君告臣的话多称为“命”;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,偶然有称为“谟”的。

四、拓展探究

请你参与滨海中学八年级(1)班“经典里的中国”主题读书系列活动。

(2)下面是班级活动中收集的一副对联,最合适做上联的一项是( )

上联: 下联:读书明志,可识春秋

A. 书山学海,品味经典 B. 博览文化,鉴赏河山

C. 观史知今,当思进退 D. 万卷经典,启迪人生

(3)晓华同学分享了他摘录的一则新闻,向大家推荐了一个文化节目八字命学常用辞典,请按要求回答问题。

央视网2月14日报道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《典籍里的中国》,凭借其独特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,在大年初一晚播出后,迅速引发热议,节目播出当晚话题阅读量超过4.5亿。

【甲】《典籍里的中国》聚焦《尚书》《论语》《楚辞》……等享誉中外、流传千古的典籍,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、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,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。首期节目以《尚书》为开篇,在“历史空间”和“现实空间”中分别展开戏剧演绎和专家解读,实现了古今读书人之间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。

【乙】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、精心策划的新年力作,《典籍里的中国》生动演绎了中华典籍精华的源远流长。

①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。(不超过20个字)

②晓华同学摘录时,【甲】【乙】画线句出现笔误八字命学常用辞典,请按照提示修改。

【甲】标点有误,请提出修改意见。

【乙】有语病,请提出修改意见。

【答案】

(2)C (3)①《典籍里的中国》播出引发热议

②【甲】删去省略号

【乙】将“倾力打造”、“精心策划”调换位置

标签: 尚书 周易 答案 汉字 演变

相关内容